传承民族文化 助力乡村振兴
——艺术与设计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纪实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使广大青年学生了解国情民情,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受教育和作贡献,发扬“牢记历史,砥砺前行”的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引领教育广大青年学子勇做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艺术与设计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以“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于2020年8月26日—9月2日期间赴台江县施洞镇开展了为期7天的“传承民族文化,助力乡村振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施洞镇全景航拍图
一、实地参观走访 探寻苗族文化
8月26日下午,队员们到达施洞镇后,便开始走访小镇,了解当地民生民情,熟悉活动路线。
通过与当地工作人员的沟通,在征得同意后,队员们得以进入施洞镇河湾水寨苗学研究院近距离参观和了解当地苗族文化的发展。在这里,队员们参观了苗族博物馆,博物馆里按照苗族生命哲学成列的一系列展厅充分展示了当地苗族人民的信仰、传统节日、传统手工艺和民风习俗。所有的队员都被博物馆里陈列的每一张生动的照片、每一件精致的手工艺品、每一套美丽的苗族服饰给深深吸引了。通过了解苗族历史发展的进程、参观苗族文化的瑰宝,队员们感受到了苗族姊妹节和龙舟节的盛大欢欣、祭鼓节的庄重和苗族人民对祖先的敬仰,对苗族文化产生了更深的喜爱和更大的兴趣。
次日,调研小组的成员们采取抽样调查法,针对当地苗族文化的发展、保护和传承现状对当地居民进行了实地走访调研。当地居民十分热情地配合调研,遇到听不懂普通话或者不识字的爷爷奶奶,小组成员会耐心地用苗语以口述的方式进行调研。通过调研,队员们与当地苗族居民们的距离更近了,也较为详实地了解到了当地苗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情况。

队员进行实地走访
河湾水寨苗学研究院正门
河湾水寨苗学研究院正门前的挂牌
队员在苗族博物馆门前合影
队员参观博物馆内展品
讲解员正在讲解相关历史
队员正在开展调研
二、汇聚匠心精神传承民族工艺
经县文广局和当地政府的介绍,小队成员拜访了苗绣传承人刘秀发奶奶。听奶奶讲苗族故事,和奶奶学习苗绣织锦技艺。刘奶奶有一个称号叫“百佳绣娘”,原因是奶奶带动了当地百余位绣娘一起织秀苗家故事,想把苗家故事和苗家文化传播到各地去,每年也有许多外地专家学者和苗族文化爱好者来到小镇找刘奶奶学习苗绣手艺。由于疫情的影响,绣品销量远不如往年,但刘奶奶仍然选择继续坚持,问其原因,她说:“我的手艺是我的妈妈和奶奶她们一辈一辈人传下来的,正是因为一代代的传承,我们民族的文化才能得以保留,不管销量如何,我想尽我最大所能继续地让我们苗族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下去”。
聆听完刘奶奶的感人故事,队员们来到施洞镇边偏寨村的一位农户家里,亲身体验了苗族布艺制作的过程,“把布匹泡软,用特殊的树皮浸泡得到染料,把泡软的牛皮多次重复浸泡染料上色,悬挂晾晒,最后用特制的机器敲打成型。“我们以前是用木棒敲打,现在科技发达了都是用机器敲打了”,正在敲打布料的苗家阿姨这样说到,科技的发展让成布效率得到质的提升,促进了苗族手工艺品产业的发展。

苗绣传承人刘奶奶正在刺绣和织布
苗绣传承人刘奶奶苗绣成品
苗绣人讲解苗族布艺制作
队员帮助苗绣人晾晒布匹
三、开展实地访谈关爱留守儿童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当地苗族文化的发展和传承,队员们特地访谈了当地的干部也是苗学会的秘书长杨主任,杨主任向队员们详细介绍了当地苗族文化的起源、发展以及苗族文化的传承和苗族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告知了苗族文的传承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他表示,作为苗学会的一员,对当地民族文化有着深切的热爱,多年来一直参与着当地民族文化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工作,今后也将不遗余力地继续传承民族文化。
在和当地村干部的交流中得知当地仍有不少贫困的留守儿童,于是队员们前往留守儿童较多的芳寨村,开展了一系列关爱留守儿童的志愿服务活动。队员们给孩子们开展了爱国教育义务宣讲,培养孩子的爱国精神;发放宣传手册,一对一向孩子们普及安全知识;辅导孩子们画画、唱歌;给孩子们发放学习用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队员们用实际行动给留守儿童们带去了关怀,孩子们的欢乐的笑容和一声感谢也让队员们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

队员与台江县苗学会秘书长杨主任访谈
队员与当地村干部交流
队员与留守儿童合影



队员讲解安全知识、教孩子画画
四、寻访革命足迹 弘扬民族精神
施洞镇不仅有苗族文化还有不少红色文化,红色文化也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为了感受革命精神、弘扬民族文化,队员们参观了当地红军长征宿留地——“红军军委纵地”,长征时期,红六军团和中央红军两度经过施洞并刘宿此地。还参观了贵州省第一届议会副议长、孙中山总统府秘书长张伯修的故居。与此同时,另一个志愿小分队在习水县土城镇和吼滩村也开展了红色文化走访活动,参观了红军长征首提地陈列馆和四渡赤水纪念馆,寻觅革命先辈的足迹,追忆革命岁月,重温党的光辉历程,紧跟革命前辈英勇斗争和艰苦奋斗的步伐。
参观施洞红军长征宿留地——“红军军委纵地”

参观张伯修的故居 参观红军长征首提地陈列馆
队员参观四渡赤水纪念馆
短短的7天时间,通过参观苗族博物馆,团队成员们感受到了苗族文化的魅力;通过走访苗绣传承人,队员们看到了苗族老一辈对于传统民族文化的坚守;对苗族手工艺品制作的探访让队员们体会到了少数民族传统手艺人的匠心追求;对红色文化的追寻,让队员们近距离感受革命先辈们的民族精神。队员们纷纷表示此行收获了难忘的经历,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为传承民族文化和助力乡村文化振兴尽了一份绵薄之力,今后要将自身的学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受家乡民俗,探寻民族文化精粹,一起助力民族文化的更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