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期间,我校艺术与设计学院舞蹈表演专业37名学子,在吴海建、刘金慧老师带领下远赴山西省灵石县4A级景区红崖峡谷,开展了别开生面的贵州少数民族舞蹈文化交流演出及专业课程实践。

本次演出节目均来自“贵州民族民间舞蹈”课程成果,学生通过田野采风、非遗传承人指导等方式,对动作编排、服饰道具、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度挖掘。将《锦鸡舞》《糠包舞》《侗族大歌》等非遗特色节目带上实景舞台。苗族银饰声与侗族歌声在太行山谷中回响,赢得了现场游客的阵阵掌声。

艺术与设计学院首次尝试“舞台化+项目化”双轨实践模式:学生分组承担导演、策划、宣传、舞台监督等角色,从实景舞台调试到观众互动设计,从非遗文化展示到线上直播推广均由学生自主完成。

此次跨省交流不仅是文化展演,更是一堂“行走的专业课”。舞蹈表演专业大二学生陈凤凤分享道:“第一次面对上千观众,手心全是汗。但当我们跳完舞蹈听到如雷的掌声时,才真正理解了‘文化传播者’的责任。”
当侗族大歌在太行山谷回响,当苗家舞步跃动于三晋大地,这群平均年龄不到20岁的职教学子,以舞蹈为语言,讲述着贵州的故事;以舞台为课堂,用专业与热情搭建起一座无形的文化桥梁。
图文:吴海建
一审:冉茂烨
二审:范少华
三审:刘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