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至16日,我院师生团队深入贵州省铜仁市德江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聚焦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以艺术之力服务基层。团队紧扣2025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贵州时提出的“推动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深化文旅体融合,打造‘多彩贵州’新品牌”重要指示,以专业之力赋能非遗传承与乡村振兴。
01探秘傩艺千年,青春对话非遗

傩堂戏博物馆
15日,实践队走进德江傩堂戏博物馆,系统学习傩堂戏的历史渊源与厚重文化内涵。播音专业同学化身文化使者,为省外游客生动讲解;数媒专业同学精心拍摄制作宣传短片,助力傩文化传播。全体队员共同体验傩面具绘制,在笔尖色彩间感悟传统工艺,为非遗注入青春创意。



实践记录
02乡愁苑中见发展,田间地头践初心!

春晖乡愁苑
16日,团队探访桶井乡春晖乡愁文化苑(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张汉卿乡长带领下,参观脱贫攻坚教育馆、乡愁屋等,通过实物史料深切感受桶井乡从贫瘠到振兴的奋斗历程。
在梅花鹿产业园,见证了“集体经济引领、群众共享红利”的“双赢双增”振兴典范。随后,队员们走村入户,帮老人剥玉米、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拍摄全家福,并细致开展儿童“三防”安全教育(防溺水、防性侵、防拐骗),以点滴行动传递温暖。


实践记录

防溺水安全教育合影
03以艺术之名,赋乡村之兴
此次实践,艺术学子以专业技能活化非遗瑰宝,以真诚服务回应乡村所需。接下来,团队将持续投身乡村振兴一线与基层文化建设,以青春为笔绘就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

春晖乡愁苑



实践记录
供文:杨远伦
供图:杨兆由 彭马洁 杨欣怡 吴兴芬 吴定连 施厚梦
一审:冉茂烨
二审:范少华
三审:刘 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