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德求知 强技尚美

EN

当前位置: 学院主页   >>   党建团学   >>   正文

党建团学

学习平台资料:创建优质校宣传资料

优质校建设宣传手册

(教师版)

1.我校目前有几个校区,总占地面积是多少?

学校现在有云潭南路、八鸽岩路、延安西路三校区,占地面积639.9亩。主校区是在贵阳市观山湖区云潭南路3号。

2.我校的校训是什么?我校的大学精神是什么?

我校的校训是:自强求知、力行有为。我校的学校精神是:团结奋进、求实创新。

3.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什么?

学校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打造高职教育品牌,提升服务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4.我校的办学思路是什么?

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深化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创建优质高职院校为主线,紧紧抓住贵州省实施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等重大发展战略机遇,注重“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坚持“需求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5.我校的办学定位是什么?

深耕贵州、面向全国,紧扣贵州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把学校建成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优质高职院校。

6.我校人才培养模式是什么?

“双线育人、四方协作、五个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即学校与企业双线育人,校政行企四方协作,实现生产项目和教学项目、教学标准和职业标准、教学目标和岗位要求、创新创业和专业教育、课堂学习和实操练习的融通。同时鼓励各二级学院在此模式下结合专业特色积极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创新。

7.我校的办学成效与特色是什么?

厚积薄发,两类教育融合发展;服务地方,提升专业贡献能力;四方联动,办学活力显著增强;德技并修,育人质量明显提高;开放办学,国际交流取得突破;衔接贯通,搭建人才成长通道;持续发力,质量工程硕果累累。

8.我校分为哪几个学院?

学校设有7个二级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商业与贸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机电与能源工程学院和国际学院)和2个公共教学部(基础部、马列部)。

9.我校开设专业及专业发展情况如何?

学校开设专业34个(不含专业方向),打造建设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3个省级骨干专业,软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艺术设计等3个校级骨干专业,建设形成现代商品流通、现代建筑工程技术、软件技术3个专业群。

10.我校全日制在校高职学生有多少人?

截止到2017年9月30日,目前全日制在校生达10075人。

11.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和用人单位满意度如何?

随着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高,近三年来,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稳定在97%以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平均达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连续三年达93%以上,“进口旺,出口畅”的良好态势已然形成,学校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

12.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各级各类技能大赛中成绩如何?

近三年获全国性技能大赛奖项7项、省级394项。

13.学校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学校点建设专业是什么?

秉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瞄准国家“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跟随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按照“双线育人四方协作教学五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建设电子商务、建筑工程技术、旅游管理、软件技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艺术设计等6个高水平专业,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形成骨干专业引领、专业集群聚力、全校专业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建成一批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专业和专业群,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全国小康提供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14.学校现有师资队伍如何?

全校教职工492人,其中专任教师302人,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数为106人,占比为35.1%;硕士146人,占比48.34%;博士5人,占比1.66%;双师型教师188人,占比62.25%。

15.学校教学改革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加大推进教学改革力度,实施“专创”教育融通,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创新创业学分转换制度,开发系列精品在线课程和教材,建构起立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每个专业开设2门创新创业公共必修课程,每个专业群开展1~2门体现创新精神培养的平台课程,建设5门专业特色明显的“双创”课程,开设“专业+创业”的实训项目,开展100场校内创新创业竞赛。构建出以“创新创业课程+创新创业课堂+创新创业实训+创新创业竞赛+创业成果孵化”为主要内容的“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打通绿色通道。

16.学校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措施有哪些?

1建立教师发展中心,提升教师职教能力2建立“准入”机制,设定教师入职门槛3实施“立德”工程,确保教师德能相长4实施“筑基”工程,培训教师职业技能5实施“高端”工程,引培教学领军人才6实施“引领”工程,培养专业带头人7实施“英才”工程,培养青年骨干教师8实施“引凤”工程,打造专兼师资队伍9实施“创新”工程,打造双创素质团队。

17.学校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措施?

以思想政治课为主渠道,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

一是开展“互联网+大思政”载体建设。

二是严格养成教育,实施大学生“一日行为规范”品牌建设。

三是以第二课堂为阵地,以“校园文化活动月”和“技能文化节”为平台,重视和加强学生素质教育。

四是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18.我校“校企合作项目”有哪些?

近年来,学校先后与慧科集团共建慧科软件学院,成都东星公司共建航空乘务学院,与贵州天鹰兄弟无人机科技创新公司共建天鹰无人机学院等,校企双方按照“投入对等、责任共担、人才共育、利益共享”的机制运行,推进合作办学向纵深发展。

19.2020年,我校将建成哪些实训基地?

3个省级开放实训基地(电商物流开放实训基地、建筑工程专业开放实训基地、空中乘务专业开放实训基地)

20.优质校建设期间学校拟投入多少建设经费?

建设期内,预计投入资金11151万元,其中省级投入资金2177.17万元,学校自筹资金7485.33万元,行业(企业)投入资金1488.5万元。

21.优质校建设背景是什么?我校为什么要创建优质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教育部关于印发< 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通知》(教职成〔2015〕9号)、《贵州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黔教职成〔2016〕8号)和《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开展2017年贵州省优质高职立项院校评选工作的通知》(黔教办职成〔2017〕137号)等文件精神,强调坚持以示范建设引领发展,鼓励支持地方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领先、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我校创建优质校是为了主动适应需求变化,明确办学定位,实施特色化发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综合办学水平,增强吸引力,提高竞争力;贵州省产业转型升级对高职教育提出的新要求;高职院校的提质增效对内涵建设提出的新任务。

22.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评选工作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服务发展、改革驱动、争创优质。

23.贵州省优质高职院校重点建设内容是什么?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24.我校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总体目标是什么?

深耕贵州、面向全国,紧扣贵州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把学校建成省内领先、国内有一定影响的优质高职院校。

25.我校建设优质高职院校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增强内生动力,构建现代化的治理机制;紧贴产业发展,建设高水平的骨干专业;夯实育人基础,铸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服务区域经济,创新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推进信息化建设,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立足育人为本,打造学生素养培育体系。

26.我校优质校建设选择了哪个标杆院校?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地处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办于2001年,隶属武汉市人民政府,2004年被教育部评定为“国家示范性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单位。2010年11月,该校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骨干)高职院校立项建设单位。

27.我校优质校建设内容有哪些?

综合改革建设项目、专业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项目、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建设项目、“贵职云”信息化建设项目、学生职业素养建设项目。

28.学校综合改革建设项目目标是什么?

提升内部治理能力,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健全学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开展诊断与改进工作。

29.学校如何实施教学诊断与改进?

从学校层面实施诊断与改进;从专业层面实施诊断与改进;从课程层面实施诊断与改进;从教师层面实施诊断与改进;从学生层面实施诊断与改进。

30.学校优质校建设期间专业建设的目标是什么?

按照“服务发展、服务地方、强化育人、强化特色、争创优质”的要求,主动适应贵州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现实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依托贵州优势行业与特色产业,牵手行业企业,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教融合,优化“校政行企”四方协同共育机制,搭建专业协同育人平台。通过重点投入和创新发展模式,合理进行专业布局,重点打造骨干专业和重点专业群,形成骨干专业引领、专业集群聚力、全校专业整体推进的良好发展态势,3年内力争建成一批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专业和专业群,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全国小康提供不可或缺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31.学校优质校建设期间专业建设的措施是什么?

完善专业调整机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分层打造骨干专业,集群引领同步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优化升级实训基地,打造优质实训条件;丰富创新创业路径,提高学生双创能力;探索国际交流合作,构建一流教学团队。

32.学校优质校建设期间社会服务于科学研究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是什么?

进一步健全学校社会服务与科学研究的长效机制,通过优质校建设,构建起“互联网+社会服务”一体化共享体系,以职业培训、技能鉴定为服务基础,以开放实训基地、协同创新中心、职教集团为产学研载体,不断提升学校科研转化能力、技术服务能力。瞄准职后教育社会需求,全面增强学校职教辐射能力,拓展终身教育学习通道,打造立体化社会服务体系。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精准扶贫,助推贵州与全国同步小康。

33.贵职云信息化建设项目目标是什么?

围绕学校优质高职学院的总体建设目标,以现有网络平台和教学资源以及功能开发为基础,开展“贵职云”信息化建设项目,完成以下建设目标:实现学校所有办学形式的跨界融通、协调发展;搭建集“网络教学平台、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平台、精品课程建设平台”于一体的贵州职业技术学院数字化学习中心;打造信息化教育环境,实现各项管理的全部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搭建职业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加快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覆盖,满足职业教育学习者在线学习、远程培训的需要,为贵州省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提供服务。

34.学校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模式?

学校高度重视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在多年办学积淀基础上,把塑造学生职业精神、培育学生职业素养、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教育教学重点工作来抓,把“德技并修”的育人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探索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素质教育为抓手,突出职业素质培养,符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校院两级共育培养模式。

35.学校的学生职业素养培育项目建设内容?

秉持“德技并修”理念,以“工匠精神”培育为核心,建成“三全三多”培育体系(构建“3+3”“四结合”培育模式,全方位覆盖;建设五大基地,全情境模拟训练;推行“一百一千”工程,全过程养成塑造;实行多方联动培养、构建多维评价体系、健全多重保障机制)

36.学校如何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学校心理辅导咨询机构升级,完善“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精品课程,学生体育活动丰富,身心健康。

地址  贵阳市观山湖区云潭南路3号   |   邮编  550023   |   电话  0851-84827335   |   版权所有  贵州职业技术学院  黔ICP备0000001号